
时间: 2017年09月14日 来源: 贵州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的“7•26”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由此可见,“人民”贯穿整篇讲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崇高地位。
以人民需要为根本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不断变化的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不能满足于现在取得的一些成绩而裹足不前。要及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实效,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保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增加人民的收入,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人民认可为根本评判,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以人民是否认可为评判标准的,而不是其他任何标准为评判。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在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人民认可不认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评判标准,努力使小康社会建设真正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一致,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以人心向背为根本考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而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从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必须以人心向背为根本考量,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力气抓紧抓好党的建设。全体党员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考量人心向背。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和举措搞得更加科学、严密和有效,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确保党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领导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