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17年07月30日 来源: 贵州日报
十年,幼木可成林;
十年,青春可欢畅;
十年,也可是一场文化的交集。
十年前,当第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启动的时候,不仅掀起了一股跨国文化教育浪潮,更是举起了一面多方同进步、共繁荣的双赢大旗。
十年间,中国与东盟形成学历互认信息化、人文学科合作制度化、人才培养区域化、“一带一路”多样化的资源共享、多边多赢的局面。
交流周已经从单一平台扩展到多个平台,已经从一个简单的教育交流平台发展成一个人文交集的大平台。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等等内容在这个平台已经找到融合的载体。
这十年,我们深感振奋。1500多名东盟学子,1500多个梦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这是1500多个东盟家庭和学子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东盟学子因为教育而走出国门,因为交流而改变。
这十年,我们深怀感恩。交流周举办以来,吸引了来自中国、东盟国家以及瑞士、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参与,从中国和东盟10+1拓展为10+1+N形式,延伸平台内涵,更好服务区域人文交流合作,为中国和东盟开展更广泛的国际教育交流、引进更多资源搭建平台。
这十年,我们深耕细作。交流周帮助贵州教育融入了合作、取得了成效,成功推动“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基地”,“瑞士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的搭建,提升了贵州教育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今年是交流周举办十周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具有特殊意义。在刚刚发布的《贵阳宣言》中也明确校企联盟未来几项重要工作,通过搭建信息共享的服务平台,积极推动联盟高校进行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以国际化人才战略为核心,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吸引全球知名学者、知名企业家和优秀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共同参与国际人才智库建设和校企联盟联合研究院的建设;五是积极搭建移动互联网平台,拓宽出海中资企业的本地人才招聘渠道,提升学校的来华留学品牌。
继续吧!文化交流的路上没有终点,贵州将与世界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