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把“贵州设计”后备力量留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05浏览次数:34

 时间: 2017年07月04日 来源: 贵州日报
    此次高校毕业设计联展,除了构建一个高校间交流、展示的平台,更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吸引社会目光、吸引相关企业,为毕业生铺就更好的就业之路。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赵华盛,在校期间就独立创作过不少以贵州食品为主题的设计案例。他觉得,带有贵州民族文化的设计可以影响消费体验,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在这次联展上,他获得“最佳设计奖”的作品《超黔•彝味》,以威宁古老的民俗仪式“撮泰吉”面具作为基础,抽象出符号与图形,做成一套兼具趣味与个性的贵州餐饮整体形象。展览期间,这套别具一格的创意,为他带来了五六通招聘、合作意向的电话。

“我们特意让所有学生在作品介绍卡上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企业沟通。”周子鸿告诉记者,在联展开幕当天,就有设计、广告、旅游等领域的20多家企业到现场寻找设计人才,有的企业还在现场放置了招聘广告。“很多学生都没想到在展览当天就收到了招聘电话,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周子鸿说。

设计人才的流失严重,是长期以来贵州几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共同面对的难题。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教师潘峰说,自己从教十余年,毕业后“留下来”做设计的学生不到十分之一。“相对于其他纯美术专业,设计专业更偏向应用性,一定要有实践,而目前的教学与市场需求有很大差距。”潘峰说,为了让毕业生更快与市场对接,他指导毕业设计时,都要求学生尽可能以实际案例为题。在他看来,这次几大高校联展,“有很多企业来展场选择学生,对学生的就业能起到很大的促进”。

除了为毕业生搭建与市场对接的平台,在高校内部,也在推进更早阶段的实践教学创新。目前,贵州师范学院设计学院提出“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聘请专业设计师作为“行业导师”进行教学。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成立了“实践教学工作室”,引入外部资源,让校外一线设计师或导师的部分项目在校内落地,让学生真实面对市场,面对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