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当代价值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04浏览次数:56

时间: 2017年05月04日 来源: 贵州日报 作者:李传兵
正 见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艺术,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从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中汲取智慧,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很有必要。

统筹兼顾,坚定原则

统筹兼顾的目的就在于协调组织内部秩序,使组织系统的整体效能得到最优化,这不仅是领导协调的目的,也是领导工作的标准。在这种有序、稳定的工作系统中,各个部分和各个元素就会相互促进,增强组织整体的效能。协调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组织体系中内部成员的积极性。

在1941年正是抗战进入到极端困难的时期,各种矛盾尖锐突出,尤其是在经济政策问题上表现最为明显。如何看待减轻民赋问题,如何处理政府预算问题、纸币发行问题是当时边区政府与中央局之间所存在的意见分歧。当时林伯渠、谢觉哉在一边,边区党委在一边。毛泽东统筹兼顾,坚定原则从全国抗战的大局出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多次给林、谢二老写信,并且当面长谈,毛泽东在信中写道:“引用搜集材料亦应从两方面搜集,勿只注意现行政策的缺点或错误方面,这方面要密切注意!请继续给我以材料,尤要注意现行政策的成绩与正确方面,我觉得二兄在这点态度上是不足的。要注意积极克服执行现行政策中所发生的各种困难。”在信中毛泽东更重于从方法论上说服二老,毛泽东既不因为林、谢二老德高望重就迁就他们的意见,也不因为他们态度偏颇就给予否定。毛泽东的信说理透彻,词意诚恳,态度谦恭有礼,殷殷期望二老以和为贵,力求在边区的工作和政策方面达成一致。毛泽东同时给边区党委写信,对于当前边区的政策既给予了肯定也指出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要求他们不仅要尊重林、谢二老的态度,也要把握好现行政策的问题,以便于随时解决问题。在毛泽东的多次过问和指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协调一致,毛泽东的协调才智功不可没。

在协调处理矛盾冲突中,要从大局出发,还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既不能因为强调灵活性而无原则的迁就,也不能因为原则性而激化了矛盾。毛泽东为了协调双方的关系,所做的工作和方法是值得每个在领导岗位的同志学习和掌握的,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主要矛盾,举纲张目

主要矛盾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不仅要认清矛盾的存在,更要抓住主要矛盾。毛泽东曾说:“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工作才有了中心和重点,才能推动全局的工作。

在西安事变中,当广大人民听到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后喜出望外,互相奔走相告,强烈要求严惩蒋介石,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也暗中斡旋,使当时的时局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在这个紧要关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重大决定:以和平的方针解决西安事变。这个决定出乎意料,人们纷纷表示不解?毛泽东不为一党私仇所扰,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根本利益出发,全面科学的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做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决策。在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周恩来一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蒋介石终于被迫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正如毛泽东所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共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主要矛盾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同志不仅把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作为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予以阐述,更是作为领导者必备的思想素质而付诸实践。

纵览我们党的政治战略,我们不难看出,最大的优点是善于在每一个时机找出运动的基本环节,抓住了这个基本环节,然后引领整个工作的方向转向解决任务的目标。毛泽东不仅多次的充分地学会了抓住主要矛盾的意义,更是在革命时期中发挥到极致。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了主要矛盾,才能正确地确定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着重点。才能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从而顺利地解决其他矛盾。相反,如果认识不清主要矛盾就会在错终复杂、纵横交织的各种矛盾面前茫然,就不能在工作行动中分清主次、先后、缓急,就不能做好领导工作。因此,抓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领导者所必备的重要素养。

知人善任,激励斗志

俗话说“有高峰着必有深谷。”这说明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面面俱到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人的才智有高峰也有深谷,就需要领导干部以独到的眼光给予发现,识人之长尽力放大属下的优点,规避缺点。毛泽东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考察干部,选用干部。毛泽东的知人在于他一方面相信伟大的人民革命中会产生出千千万万的优秀干部,能够吸引五湖四海的俊才,另一方面在于他不要求完人。

1930年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而伤脑筋,林彪打仗灵活,但是性格古怪,不愿听别人批评。毛泽东物色红四军政委心中早已有标准,除了具备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还必须有坚定地原则性和非原则问题上的灵活性,毛泽东发现罗荣桓可担此重任。经过毛泽东的介绍,罗荣桓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前委委员。罗荣桓走马上任后,不少人为他捏了一把汗。罗荣桓到红四军后开展了扎扎实实的政治工作,使全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林彪对于罗荣桓的工作无可挑剔,军长和政委间相安无事。老实厚道在有些人看来是软弱的表现,但是毛泽东发现了罗荣桓在原则性问题上的坚定性,在非原则问题上的灵活性,最终使罗荣桓成为了政治工作的好手,林彪的好搭档,使全军的战斗力不断增长。

善于识人之长并能用其所长是毛泽东领导活动的主要特点。古人云“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领导用人对于领导的性质、领导功能的整体实现,以及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具有决定的意义。从领导的本质含义来说,所谓领导归根到底是对人的领导,善不善于用人,这是最基本的领导技巧,也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我们有的领导干部一时强调一纸文凭而忽视了真才实学;有的不敢用有文凭和才能的人,生怕他们业绩突出湮没了自己。毛泽东同志的知人善任是我们领导干部应该认真领悟和贯彻实施的。

(作者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