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湖讲堂之——顾久“回首向来萧瑟处”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4-21浏览次数:79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团 姜应春 报道|摄影 孙玉慧) 4月20日下午,应贵州大学图书馆2017第六届读书节“书适生活”主题,我校第一届阅湖讲堂在西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本届阅湖讲堂题目为“回首向来萧瑟处”,主讲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十届中央常委、现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

书香世家

顾久一家四代人——爷爷、父亲、叔叔、自己还有女儿,都毕业于南明中学(今贵阳一中)。顾久的父亲顾光中考取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留在北京动物研究院研究鱼类学,回到贵州后任贵州师范学院副院长。顾久17岁下乡当知青,进工厂当工人,后在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并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女儿现从教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并在人工合成叶绿素上颇有造诣。

家风育人,家训教人

顾久的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平时喜欢逛书店买书看书,在父亲的熏陶下,顾久也迷上了读书。唐诗宋词元曲辞海,无不背得滚瓜烂熟,他讲到:“《鲁迅全集》基本上是蹲在厕所读完的。我们那个年代读书很不容易,做知青时一本傅雷的《嘉儿曼》可以读好几遍,当工人时搬完砖后点油灯看书,买豆腐回家后包豆腐的文章也拿来细细读,还曾徒步走35里地去‘偷书’。”顾久的父亲从不要求顾久必须要做什么,只要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母亲的教导更像是家训,教他怎样做一个人,他说:“在学校教书时,母亲总是会问我‘你每顿饭吃校费了吗?’所以我每次去食堂吃饭都会交钱,从不白吃白喝。当我在贫困地区分到160平米的大房子,母亲却执意不允许我住,她告诉我‘贫困地区的人民多么不易,这房子要留给人民’。”

回首向来萧瑟处

文革期间,顾久一家受了不少磨难。顾久感慨道:“文革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词,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道疤。”顾久的堂姐在这段时期也深感迷茫,她父亲给她买了一本《野娃子》,看过这本书后,堂姐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送给顾久一句贝多芬的话——我要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我明白了,人一定要自立自强,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应该站起来顶天立地骄傲的活!”他说到。顾久对当代大学生寄予三点希望:丰腴而节俭的物质生活、自由而和谐的社会生活、充实而丰满的未来人生。他说:“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当下而活,多读书,做一个通识的学子,引领时代,把握人生。”  

【责任编辑:杨明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