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文化自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03浏览次数:180



时间: 2017年02月22日   来源: 贵州日报  作者:郭红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文化自信的与时俱进精神

  与时俱进,源自于我国的五经之首《易经》。在《易经》的乾(卦一)中,有“‘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和“‘亢龙有悔’,与时偕极”的卦辞,其意是说,当阴历三四月,草木繁茂,故称君子与时并进而不息;阴历九十月,阳气由盛而衰,草木亦由盛而衰,故曰“与时偕极”。在《易经》的丰(卦五十五)中,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的说法。其意是说,天地间的日月还有这样的满和缺,随着时间而消长。1910年,蔡元培先生在撰写《中国伦理学史》时,将先前的“与时偕行”等激励人的提法表述为“与时俱进”。从其字面意思来看,与时俱进主要是指跟时代一起前进;就其精神实质而论,与时俱进意在强调一种不断进取,永不停滞的精神境界。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尤其是在建党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概念,并赋予其以马克思主义意蕴,即“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与时俱进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在新时期因时而进,因势而动,因是而为,及时提出并适时践行五大新发展观念,推进全面小康。所谓的因时而进,就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我们的发展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进,不能停留于唯GDP论输赢的传统观念。所谓的因势而动,就是随着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我们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政策要做出相应的变动和调整,制定出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政策措施,不能停滞于过去的发展思路。所谓的因是而为,就是要遵循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出符合规律的科学决策,实现全面小康。在此意义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即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大放异彩,又使其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以科学性昭示,并使文化自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在新的发展阶段得到进一步凸显。

  (作者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