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第42期学术讲坛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05浏览次数:24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团 严纯 实习记者 王佳文 郑婷 报道|摄影 王清豪)11月5日上午,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第42期学术讲坛“贵州喀斯特地质与超级工程”在西校区圆形报告厅举行。活动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

本次讲坛为期两天,分为三个板块:大射电望远镜(FAST)贵州选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浅谈、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各版块分别由贵州理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宋建波,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彦荣、贵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喻美艺担任主讲。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左双英和副教授向喜琼担任主持,资源与环程工程学院教师、研究生共计200余人参会。

11月4日上午,宋建波教授简单介绍了天文学与浩瀚宇宙中的星球星云,尤其在射电天文学与射电望远镜发展的方面。他指出中国天眼横空出世傲视苍穹并详细阐述中国天眼聚焦在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讲述中国天眼十三年艰辛的贵州选址历程。最后,他表示中国天眼台址群雄俊秀功成大窝凼并重点介绍大窝凼洼地作为FAST台址的优越性:大窝凼台址区区域地质环境调查、大窝凼台址地震及动力响应研究、核心台址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大窝凼台址塌陷及顶板稳定评价,并赞誉到中国天眼最完美的眼窝是大窝凼洼地。

11月5日上午,李彦荣教授围绕研究生如何积累基础知识的问题,向同学们提出四点要求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他还简述了研究生学位分类以及博士学位分类。

10分钟休息过后,喻美艺教授以图片形式向大家展示喀斯特丰富的旅游资源。随后,他指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分为7类并一一作了详细的说明并介绍喀斯特旅游资源的成景控制因素。最后,他简单阐述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分布。

讲座结束后是自由提问环节,老师们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勉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多多关注地质科学文化。“讲座历时两天,虽然只有短短6个小时内,但是通过老师的专业讲授,深化了我们对喀斯特地质地貌方面的认识,我们还了解了独特的学习方法。”在读研一的郭建说。

【责任编辑:林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