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院应邀参加2016第二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06浏览次数:13

贵大新闻网讯 (阳明学院 刘凤霞 报道|摄影 周美林) 6月26日,由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主办、清华大学新雅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大学培养制度”。贵州大学校长助理、阳明学院院长张寒松教授、副院长廖敏副教授、阳明学院青年教师刘凤霞博士、朱小明博士和院教务办周美林老师应邀参加了本届年会。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致辞,表达了对通识教育工作者在通识课程建设、组织建制及通识教育理念达成共识,为通识教育发展做出新贡献的殷切期望。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六校共同签署《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章程》,加入去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共同发起的通识教育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甘阳做了“中国通识教育的新阶段”的主题报告,呼吁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通识教育的自身目标。

在上午的大会发言中,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教授认为,新时期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应将“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在学生人性、人情、人格塑造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才能、才干、才艺、才华,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重庆大学副校长李茂国教授强调,通识教育课程的构建应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强世功教授介绍了北大在通识教育目标设置、通识课程门类划分、核心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委员会主任孙向晨教授具体阐述复旦在实现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和师生关系模式转变上的积极探索;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新雅书院院长郑力教授介绍了新雅书院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及培养模式,并对探索“通专融合”的本科培养模式、通识课程重建历程、开发专业课程与自主发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推介。

下午,年会首先安排了三场并行的示范课程论坛,有关高校6位教师就各自教授的文理核心课程进行了示范性演讲。我院参会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授课实际,分别到场观摩学习。张寒松、周美林现场聆听了中山大学李霖教授的《史记》、复旦大学丁耘的《理想国》导读课程,廖敏现场聆听了清华大学刘兵教授的《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北京大学卞江教授的《寻找虫洞——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个遥远时空的隧道》课程,刘凤霞、朱小明分别聆听了北京大学吴国武《国学经典讲论》、清华大学赵晓力《法律与文学》等课程,并参与了讨论。

示范课结束后,年会再次进行大会发言。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部主任梁美仪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教授分别就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本科培养方案的重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在转化等问题作了发言,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

最后,年会在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做总结发言后宣告闭幕。

相关链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旨在加强国内外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迈向新阶段。联盟每年举办一次“大学通识教育年会”和“全国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暑期讲习班”,并办有《通识教育评论》、《通识教育通讯》和微信公众号“通识联播”。这为我院探索通识教育模式、构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也为我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发展契机。

【责任编辑:袁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