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新闻网讯(记者团 张红梅 黄景存 高莉娜 报道 )
三月,本该是花香飘飞的季节。
三月,带给了我们太多惆怅。
昆明暴恐,无辜的人失去了生命,活着的人感慨人生。马航失联,为那些曾经的来得及或来不及呐喊。
生命如此短暂,生活如此多变。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让每一天活得没有遗憾。
还好,我们都在……
【朋友——时光荏苒,我在原地等你】
友情,一份用青春书写的决心,一个以时间作证的约定。年华匆匆,前路未卜,请相信,朋友,就在身边。
老朋友,不忘初衷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只一个晃眼间,大学时光已在眼前流水般走过,与高中好友度过的美好岁月恍惚近在眼前,只是人已置身大学校园。
“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是联系依旧频繁。距离不是问题,现在通讯这么发达,无论是电话、短信、微信还是视频,总归不会感觉疏远。”人文学院的苏明明同学如是说。大学之后,昔日好友相隔数百公里,但隔开的是距离,隔不开的是情谊,技术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相聚的可能。
除开发达的通讯,愈来愈便利的交通以及完备的物流也给了同学之间另类的交流方式,苏明明隔三差五总会收到快递通知领取包裹的短信,这对她而言,往往是一个惊喜。“很多时候都不是我买的东西,拿回来才发现是我高中闺蜜邮过来的礼物。”从海南特产椰子片、椰球奶糖,真空包装的椰子饭,到进口巧克力、饼干等一系列小食品,满满的包裹里蕴含着满满的友情,每一份包裹、每一克重量,都是远在他乡的朋友对苏明明的思念。
苏明明表示,收到包裹真的很感动,因为她知道她们都不曾忘却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从远方邮寄而来的包裹,让相距已远的昔日同窗心灵相近。
室友情,弥漫香甜
往昔的情谊让人沉醉,现下的友情花期正旺。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总归是身边的朋友辛辛苦苦忙前忙后,打理好一切。有些时候能力有限,有些时候不善言辞,但对于独在异乡的时刻,相互陪伴着走过那段艰难的历程,这样的温暖是足够铭记于心的。
冯冰是管理学院研二在读学生,他的室友曾因胃出血住院。据了解,当时情况比较严重,当夜他们打电话叫了救护车,警报器的呼啸声一直响到中山园食堂。当天晚上他和另一个朋友在医院陪护了一个通宵。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个室友轮流陪护,直到他病好出院。
这件事给冯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表示,男生之间的友谊其实并不是特别感性,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看法和思维一致才觉得在一起聊天谈心能够放松心情,也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只是现在生活在外,难免会遇到什么困难,朋友互相帮忙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将在一起生活四年的室友,无疑是家人般的存在。通常一起吃饭的是室友,坐在一起上课的是室友,帮忙带早餐的还是室友……室友,充当了生活中的很多角色。
说声朋友你会懂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亲人,离开了相伴已久的好友同窗,因为身处远地,总会不想让身居家中的父母提心,不希望让远在他乡的好友担忧。总有一些想念不方便说出口,总有一些泪水自己默默吞下。
当从未离开过巢穴的雏鸟只身飞往茫茫天空,在狂风骤雨中是同行的朋友伸出双翼。在青春的道路上,还好,无论再苦,再累,有朋友相伴。
大一新生刘伟曾在军训期间,在站军姿的过程中晕倒,同在一个队伍的同学将他送去了医务室。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温暖。
公共管理学院的梁岩秋(化名)家在遥远的北方,但她没有过多的孤独感。她开玩笑般说道:“我很珍惜,现在的朋友很不错啊,至少可以一起挂科。”说到底,不过一句还和朋友在一起。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的张纯在大二上学期转了专业,由中旅转到法旅,课程学习中没有英语和数学却多了法语。她表示,转专业后学习的时间多了,休息的时间就变少了,她往往会选择和朋友一起背书、复习。张纯说道:“对我而言,友情是空气,缺失了就是生命的无以为继,我真的无法想象,如果我的生活没了朋友会变成怎样。”
【恋人——弹指间,共谱一纸年华】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那场柔光里的暗恋
“嘿,同学,你的笔掉了!”
对于大二的璐璐来说,这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却成为她心底最深的记忆。来自海南的她,只身来到贵阳求学,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班级,让这个妹子不禁心生孤独之感。
同班的林威,是第一个同璐璐说话的男孩儿。虽然只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但在璐璐心里,还是泛起了小小的感动。
大学不像中学时代那样,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同桌,上课就聚,下课就散的学习模式,让同窗之间交流的机会变得少之甚少。一学期下来,璐璐和林威之间,还是停留在那最初的陌生里,尽管璐璐一直很想和林威说话,哪怕只是一句寒暄。
转机发生在大二上学期。那时候学院要举行“迎新杯”篮球赛,本来就有一定篮球基础的璐璐,代表班级参加了比赛。而同样爱好篮球的林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女生们的“教练”。
一切似乎都来得那么顺其自然。每天下午放学,北校区篮球场上,多了几个女生,多了一个男生。当然,在璐璐看来,就只有林威一个人了。
“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我一个人的忧伤。”
璐璐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淡然,但还是可以发现,她眼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无奈。
故事的后来,璐璐所在班级赢得了“迎新杯”女子组冠军。为了庆祝,班上的班委请几个打球的女生和“教练”林威搓了一顿。那天,璐璐借着酒劲儿,想把对林威的感觉说出来。可是犹豫纠结过后,真到了要说出口的那一刻,又被璐璐吞回去了。
“表白了又怎样呢?以后呢?在一起?不在一起?”璐璐说,她或许喜欢的,是那个喜欢林威的自己。她只想保持一种纯真的爱慕,这样无论对谁,都是最好的结局。
“你是我躲不过的那片森林(林威),我是回不去的那只麋鹿(璐璐)。”璐璐的室友这样子调侃这段无果的暗恋。
友人以上,恋人未满
如果说璐璐的暗恋是苦涩的,那么杨曦(化名)似乎要幸运一些。
杨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二女生,当问到她的感情问题时,她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开朗健谈的杨曦,在和记者一阵近乎后,还是开口谈起了自己的故事。
杨曦有一个很好的男性朋友,大家都叫他小可,是属于班上比较出色的那种。作为一名工科生的她,学起计算机来相对要吃力一些。这时候的小可,和杨曦的关系越来越好。也由于同寝室的姐妹就自己一个人在一个班的缘故,杨曦频繁地和小可吃饭、聊天、逛街。
时间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微地起了变化。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为什么只和你能聊一整夜,为什么才道别就又想再见面,在朋友里面,就数你最特别,总让我觉得很亲很贴……”杨曦越发地依赖小可,依赖这个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照顾自己的大男孩。
杨曦说她也想过把他们的关系明朗化,但通过她对小可的试探,无法找到那种恋人间的惺惺相惜。
“这样也好吧,友达以上,恋人未满。”杨曦说道:“恋人会分手,但朋友却是一辈子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在一起。”
杨曦是个乐天派,她想要的只是静静地守在小可身边,但有时难免还是会自嘲一番。她喜欢陈希珺唱的《闹够了没有》。回到宿舍,一个人戴上耳机,哼唱着“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朋友所以不会有分开的理由,只是偶尔会问我自己,闹够了没有。”
是啊,面对这样的一份感情,除了问自己一句,闹够了没有?又能怎样呢。
放手,是另一种爱的方式
“如果说可以选择从头再来,那我还是会选择与你相遇。”
小芯,大三,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就在一个月前,和男友六年的爱情长跑画上了句号。用小芯的话来说,就是一起走过了懵懂的青春,却没能相伴走过余下的时光。
当得知小芯和男友分手的消息,两人的朋友都一致地表示不相信。因为在他们看来,两人时常吵闹,从高中到大学,分分合合上百次,最后都是以和好告终。所以这一次,他们一如既往地不在意。
小芯没有说什么,但是她自己心里清楚。这一次,她是认真的。
男友和小芯一样大,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高中时,小芯觉得男友会和自己一起成长。可到了大学以后,男友依旧沉迷游戏,逃课已成为家常便饭。尽管小芯劝过他几次,但也只是耳旁风吹过就散了。小芯慢慢成熟起来,特别是大三这一年,她开始忙着考研,学习,为未来而忙碌着。
自然而然,两人间的话题越来越少,矛盾越来越多。终于,在一次男友的不信任中,两人彻底爆发了,走到了分手的边缘。
分手一个月了,男友没有再来找过小芯。小芯是那种骨子里比较傲的女孩儿,自然也不会去找男友。分开的日子里,小芯度日如年。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小芯常常躲在被子里哭泣。可那又如何?不合适的两个人,与其在一起互相折磨,倒不如早点放手。
“六年了,在你身边六年的一个人一下子就从身边消失,怎能很快适应?”小芯满是痛苦。
就在分开的第33天,小芯收到了男友的一封邮件,只有六个字:
“对不起,我爱你”
小芯泪如雨下。但是她知道,无论怎样,都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趁早分开,还能保留美好的回忆。我不想有一天,我们是谩骂着彼此而结束,那样就真的可悲了。”小芯似乎很理智。
或许,放手,是另一种爱的方式,是另一种在一起的形式。
【父母——蹉跎岁月,为您理一理白发】
亲情是一缕清风,普通却最动情;亲情是一抹阳光,平淡但很温暖;亲情是最简单的词语,却可以无意间荡起人们心中的涟漪。
时间都去哪儿了
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足足二十余年时光却让人觉得恍如昨日,不知不觉中走过一个个春秋。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时光匆匆,带来了我们的成长,却带走了父母的青春。
小卢今年大二,离开家后一个人生活让他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今年过年,家人一起看春晚,《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他心中为之一动,转头看见爸妈累弯的脊背,斑白的头发,小卢酸到心头。
小时候,小卢总是喜欢爬到父亲的肩头看天空绚丽的烟火。每到年末,买烟花是他最幸福的时刻。那时候,从集市上提着大包小包的烟花回家,他开心地向妈妈“炫耀”,妈妈总是生气的对爸爸说:“要注意安全。”
除夕守夜接近零点的时候,小卢早早地摆好鞭炮,爸爸就在窗户旁看着,给他倒计时。当他精准地在0:00点点燃鞭炮的时候,他开心地笑了,爸爸妈妈也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短短的时间里,我们长大了,爸妈老了。
成长的岁月里,我们跟父母渐渐少了话语,多了隔阂。我们想要摆脱“束缚”独自飞翔,我们一直渴望离开,渴望长大。父母与子女之间永远相隔着一个转角。小时候,他们站在转角处送你进学堂。长大了,他们站在转角送你踏入社会。
慢慢地岁月流逝,这次,你站在了转角,看着他们佝偻的身影,缓慢的脚步,只剩下心酸和悔恨。
时光时光慢些吧
“你只有读懂了生命之重,才能看淡时光之轻。有一种东西绝不能背叛,那就是真情,有一种东西绝不能丢失,那就是亲情。”
时光是把杀猪刀,匆匆的岁月在父母的脸上划下了深深的印痕。这么多年,母亲总是以爱唠叨的形象出现在大一的小飞心中,大事小事一定要嘱托几句,很多时候避免不了心烦,小飞会顶上几句嘴,说“妈妈你好烦”。
大学至此,每月打给妈妈的电话里除了寒暄便是唠叨。电话里的妈妈总是把学习、生活、感情的事情唠叨一通,还是像原来一样,但是感觉变了,小飞说:“长大了,对于妈妈的唠叨不会再那么厌烦,因为深知这才是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亲情。”
他说,寒假结束的时候,在车站,隔着火车的车窗,在火车即将开动的时候还会见到妈妈不停摆动的手臂。他总是躲开母亲的目光,却又偷偷去看母亲那沧桑的脸庞。母亲脸上的每一条皱纹,每一丝白发,深深割痛着小飞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而母亲旁边一直无言的父亲,一手扶着累弯的身躯,一手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滴。
“那时候,我们说话都喜欢用终于。就像终于放假了,终于毕业了,终于离开这里了,终于过年了,终于离开父母了。仿佛任何的告别都是一种解脱。最后我们才发现,那些自以为是的如释重负,才是让人想念的东西。”机械学院的阿锦感慨道。所有的曲终人散和分道扬镳,到最后可惜的不是离散,而是没有在那段时光里做到我们该做的。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他们变老了。
伤害因为太爱
都说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有了难处痛处,在这里,我们都会得到最大的鼓励,最暖心的安慰。
“许多不开心的时候,只要爸妈说话听着不是十分顺耳我就会大发脾气。”小丽说道:“每次这样,爸爸妈妈就叹着气走开,等我冷静了就会过来嘘寒问暖。”她说,很多时候是真的伤了父母的心。
从小到大,我们早已习惯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付出,他们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我们因为小事对他们大呼小叫,我们因为心情差就对他们说“你们很烦”,我们甚至因为叛逆提上行李跑出了家门。我们一直想逃避,一直想离开,同时也一直给父母伤害。
看着沙发上默默流泪的母亲,门旁不停吸烟叹气的父亲,青春叛逆却又冲动幼稚的我们会觉得我们做错了。明明想着下次要试着体谅爸妈,不伤害爸妈,却总是在事情来临的时候失去理智。越长越大的我们却越来越说不出“爸妈我错了”,“你们辛苦了”的字眼,明明很在乎,明明很心疼,却总是习惯不表达。
“孩子长大了,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这是大多数父母内心的想法。是我们习惯了这份平凡却又无微不至的亲情,还是我们在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时却无从表达。其实,我们也像父母爱我们一样爱着他们,无论怎样,我们坚信他们不会离开,所以变本加厉,把爱变成了伤害。
马航失踪后,很多人的qq空间多了这样一句话:
“很多事情都来不及、等不到、要错过,现在怎能不珍惜!”
只一句来不及,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至今,该条说说已赞者30万,转发已逾万条。
时光匆匆,没有时间给我们等待。岁月流光,抓紧身边人的手,一辈子!
【责任编辑:夏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