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在生活中感悟艺术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4-01浏览次数:29

贵大新闻网讯 记者团 张思诗 杨一凌 谭璐 报道“人人都是艺术家”——德国艺术家非约瑟夫·波伊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离我们既远又很近,琴棋书画是艺术,品茶是艺术,其实生活同样也是一门艺术。生活是柴米油盐,五味杂陈,吃饭、步行、工作、学习,在生活中感悟艺术,才会使得这些日常琐事不再单调。人们应该懂得享受生活,培养兴趣,修养身心,因为艺术是生活的提炼与精粹,它给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精彩。

伴随着音符成长

  每个人对艺术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感性”、“孤僻”、“高雅”。上世纪八十年代,头顶爆炸发型,下身着灯笼裤,肩扛收音机就是潮流的艺术。据那个年代的人回忆:“走街串巷开着录音机,两个小喇叭里放着各种流行歌曲,一人骑摩托,一人坐在后面扛着录音机,到哪里都是浪荡不羁的样子就是时髦的青年。”一直以来,那些披肩长发,留着大胡子的人都被视为艺术家,因为在常人眼里艺术家都是“不正常”的存在,他们的思想价值观都异于常人。那么,来看看大家怎么说艺术。

  人文学院大二学生韦某说:“艺术就是静下心来感受生活,我们并没有大师一样的视觉和听觉去发现集大成的艺术,但是我们可以以微小的视角去体会,听歌、看电影就是离生活化的艺术最近的路。”

  一名从事乐器教学的老师说:“当我想逃离社会上纷繁的人情世故时,能让我安静下来并思考的是弹琴。从事教学的这些年,我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走进艺术的殿堂并懂得去欣赏它的美,他们在言行举止上和没有接触过艺术的孩子比起来显得更有韵味,我想让艺术的意义融入他们的生活,教会他们人生的道理。”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名为《艺术人生》的谈话节目,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节目里的嘉宾们都是生活中平凡的人,正是因为艺术充实了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生命里闪烁着绚丽的光,长久的积淀成就了不平凡的普通人。

  曾问过很多同学怎么看待艺术,觉得艺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吗,如果存在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着?一部分人认为艺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却说不出它以怎样的形式存在。而大多数人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听歌、看电影就是生活中的艺术。当然还有少部分的同学认为艺术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没有具体的符号存在于大脑里。有些在普通人眼里很怪异的言行,或是常人看不懂的作品,也许就是艺术家们眼中的艺术。

  人文学院12级张某,新闻系文艺范儿。非艺术生的她从小学习古筝并过了十级,在她看来古筝与她的生活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年幼时一股“特长班风暴”席卷了张某所在的那个城市,她的父母认为让女孩从小学习点艺术的东西能培养女孩子文静的性格,于是带着年幼的她进入了乐器店。因为父亲在她还咿呀学语的时候就教她唐诗宋词,虽然年幼的她不懂得音律的变化,但这样的熏陶能让她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她从小就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在乐器店里,她对古筝一见倾心。“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只觉得那个乐器能发出悠扬的音调很美妙,很想去琢磨。”张某这样说。

  对古筝发自内心的喜爱加上勤于练习,她很快就从古筝班脱颖而出。十五岁那年她参加了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获得了贵州赛区古筝组一等奖,“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看着很多选手都自信满满的在后台准备,自己在一边手足无措很是自卑。幸运的是上台后就忘了那是比赛,当成是平时练习,很从容的完成了曲子的演奏。”凭着优异的成绩,她成功的进入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总决赛。据她说,那是她第一次一个人去到北京,看着别人弹着自己平日再熟悉不过的曲子,听着不一样的演绎,发现自己那点芝麻大的本事真的不算什么。在决赛中她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她感慨道:“虽然会有不服气,但是这会化成动力激励着我在未来的路上刻苦学习,我还太弱小。”古筝对她来说就像旅途中的风景,是一场心灵的洗礼,用心去聆听,美丽却不是终点。

  在同龄人中最接近艺术的就是那些从小学习艺术,并为了自己梦想与前途走上艺术道路的他们——艺术生。李梦涵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艺术学院11级音乐系音乐表演专业。她四岁开始学习钢琴,那时候很听话,父母让学就认真学,十岁考过钢琴十级,接着学习琵琶。她从一开始的服从学习到后来的厌恶甚至是讨厌弹琴,虽然心里的感觉不断发生变化,但整个过程她依然坚持着,直到后来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弹琴时会开始想念那些琴键、那些音符和那些旋律。十八岁的她选择艺考,凭着扎实的功底考上了音乐系,在原来学习过的曲目基础上她开始学会加入自己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按照乐谱准确无误的弹奏,音乐里融入了她对生活的想法对人生的感悟。

  “任何乐器的学习都没法速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李梦涵这样说道。练琴在她生活中充当的角色,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想喝水一样。她说,常人眼中已经非常厉害的她,现在还会偶尔练习上七、八个小时。十七年来与乐器为伴,她学会了耐心,用时间和经历亲身感悟到,付出便会有收获。快要毕业的她没有想过立马奔向社会这个大浪潮,也不想参加乐团,而是准备考研,想继续学习深造。研究生毕业之后能当名老师是她在小不过的梦想,“弹着琴教小孩们唱歌是我能想到的小幸福。”被问道是否真的喜欢弹琴,梦涵只是淡淡的回答:“习惯了吧。”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她的生活,没什么特别但不可或缺。

  艺术于张某和梦涵而言,有着不同的定义,但相同的是艺术丰富了她们的生活,给她们的生活以新鲜的思考,在重复的旋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校园中的艺术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艺术团、诗词社等社团的存在给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在我校新校区,原本灰溜溜的井盖,都被画上了不同的图案“鸟叔”、“百事图标”、“流氓兔”成了可爱的装点图。有同学这样说:“这并不会影响到公共环境,反而是一种行为艺术的体现,让这个校园更有生机,同学们的生活也会多点阳光。”在他们眼中,艺术使生活充满了乐趣,不是他们触摸不到的高度。

  每年的十佳歌手比赛都会吸引到很多同学去当观众,入场券也是相当紧张,这样的比赛使拥有歌唱天赋和爱好的同学能够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也让对音乐感兴趣喜欢倾听的同学借此机会感受不同的音乐文化。管理学院赵同学这样说:“我是十佳歌手比赛的忠实粉丝,每次得到票的时候都很兴奋,高中能听听耳机里传出的音乐就很满足,现在能有机会融入那个氛围,感受选手们用演唱的方式诠释对不同歌曲的理解。”校园艺术就是能让同学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艺术本身熏陶着心灵。

  去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来到我校,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们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同学们不仅欣赏到了唯美的舞蹈,还感受到了高雅艺术对心灵的感染,也了解到一些芭蕾舞的历史和艺术。“这是我第一次看芭蕾舞表演,那些女生不仅身材很好,气质也很好,真的很遗憾没有从小接触艺术。”人文学院小高在观看了那次表演后由衷的发出感慨。“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我们去了解艺术并进行一些艺术方面的培养,相信一定会出现一批有底蕴有修养的大学生。”这同时也是很多同学的心声。

  他的专业是一门艺术。他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112班的蔡贤佳。在这个工科专业里,他常常与画笔和纸张打交道,刚上大学那会儿,他的绘画基础几乎为零,相比其他有底子的同学他显得不那么起眼。但是,他把每一张图纸每一份设计当做一件艺术品用心的雕琢,从此设计与颜料成为他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张图纸完工之后他都会很开心,那是经过长期思考的成果,但目前他还在期待一张他看起来能称之为艺术作品而并非仅仅是设计画作的图纸。

  文科女的艺术是白纸黑字间流动的情感,艺术女的艺术是琴弦上跃动的音符,建筑男的艺术是手中舞动的画笔留下创造的痕迹。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也许是拍出一张有故事的照片,也许是一栋建筑的设计,更有甚者可能是制作饭桌上摆放的漂亮餐具,这一切都倾注了心血。如果用智慧的眼睛去观察,便会发现生活无处不艺术。  

聆听他们的心声

  大学校园中,大家最常接触艺术的方式就是选修艺术课程,很多同学因为对某些课程好奇有兴趣而选修。我校目前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程有美术作品鉴赏、戏剧鉴赏等,旨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人文学院的杨隆曼同学在大一下学期选修了美术作品鉴赏课程,以前她在高中的时候比较喜欢画画,在忙碌的学习当中总会抽点时间出来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也只是简单的涂涂画画,没有什么深入的知识培训。到了大学看到有这样一门课程就很新奇,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得到更多艺术方面的培养,能学到一些简单的画画基础。上了一个学期的美术作品鉴赏,她说:“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分享一些名人大家的画作,也会拿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给我们一一分析。”图画没有生命,情感寓于画中。同样上过美术作品鉴赏的理科生张同学谈到这门兴趣课程,他坦言,感觉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在数理化中间度过,有一些枯燥无味,选择美术作品鉴赏希望自己多多陶冶情操,多了解一些艺术的知识,很喜欢老师上课的时候方式很灵活,检测方式也很轻松,老师要求大家每个人买一个本子,每节课都会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布置一个选题,然后大家围绕这个选题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图来,有时候也会让大家欣赏名家画作,让同学们感悟画中情。

  一幅画、一张图、一台剧都是有感情色彩的,在艺术的世界当中,大家总会有各自的见解看法。

  上过戏剧鉴赏的黄龙颖婷同学对艺术课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她眼中大学开设这些艺术类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作为大学生不仅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了解,同学们都希望在这里面陶冶自己,丰富精神世界。对于一个文科生而言,在上戏剧鉴赏的时候,当老师分享放映一些有趣的戏剧短片的时候,总希望了解戏剧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每一部优秀的作品,背后都是一个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反映,能在戏剧中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当看到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些文字作品被抬上荧幕,拿出来评讲的时候,内心会有触动。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除了在选修课程当中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以外,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韦淑芳同学对目前贵州大学艺术培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学校更多是注重理论课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就更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比如之前上过的美术作品鉴赏,教学一般都是在电脑上反映一些图片,感觉没那么真实,如果能有一些机会能去美术馆欣赏画作,在画作旁边注一些作者的简介和画作的思想灵感来源,这样能让大家更加真切感受到艺术的真实感和饱满性。”

  大二学生余思枚同学来学校两年,她说:“我好像就只是听说过一次大型的艺术盛宴——中央芭蕾舞团高雅艺术进校园。那次表演真的在同学们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对这样的活动表示欢迎,希望以后学校多引进这样的活动,或是能够自己承办这样的活动,让大家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起来。之前知道学校中有一些同学爱拍微电影,学校可以弄一些评比之后展出一些优秀的作品,拍自己的故事,拍身边的故事,让生活中的艺术更生活添砖加瓦。”

  陈同学说:“其实校园艺术不一定要举办名人名家活动,艺术从生活中来,贵州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有文理科和艺术类别的学科,完全可以举行一些小活动增加大家的知识互补性,艺术学院的学生每年都要举行一些活动,但是由于校区之间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性不强,所以大家缺少了很多观看的机会,希望学校方面加强一下校区之间艺术沟通。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缺少能感受艺术的环境和走进艺术的平台。”

  这些诚恳而质朴的建议,也许能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充满艺术气息。  

艺术小贴士

  关于艺术的定义

  艺术,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通常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对世界及自身,对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

  艺术的详细定义还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解释:

  1.古代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李贤注:“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晋书·艺术传序》:“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后汉为方术,魏为方伎,晋艺术焉。”清袁枚《随园随笔·梁陈遗事出<广异记>》:“ 庾肩吾少事陶先生,颇多艺术,尝盛夏会客向空大嘘,气尽成雪。”

  2. 特指经术。清·方苞《答申谦居书》:“艺术莫难於古文,自周以来,各自名家者,仅十数人,则其艰可知也。”

  3. 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清·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文章艺术之有流派,此风气大略之云尔,其间实不必皆相师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李二和《流浪的梦》:“艺术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特殊显现和高度浓缩与提炼,是最终表达与揭示生命真谛的灵魂奇遇。”

  4. 比喻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方式、方法及事物。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徐怀中《西线轶事》:“严莉把管理弟妹们的艺术运用到总机班长的职务上来了。”

  5. 指形象独特优美,内容丰富多彩。丁玲《韦护》第二章:“她当面诽议浮生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不艺术。”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这字写得艺术极了。”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关网站推荐:

  1.http://www.ctexw.com/大学生艺术在线(这是一个关于大学校园艺术的网站,网站板块很清晰,在这里面可以欣赏到很多画作,同时也可以在线沟通艺术思想。)

  2.http://www.dxsvdy.com/大学生微电影网(以校园题材为主,实时不断的分享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微电影。)

  3.http://www.xyycyy.china.com/中国大学生音乐网(大学生原创音乐网站,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音乐平台,你总会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起让耳朵灵动起来吧!)

  4.http://artforum.com.cn/艺术论坛(新闻、杂志、电影、观点,总能第一时间获取艺术最新消息。)

  5.http://www.artspy.cn/艺术眼(艺术眼是全世界知名的中国艺术品门户专业网站,定位于全艺术主流新媒体。ARTSPY艺术眼作为最具活力的艺术资讯平台,始终以“效应和效益”为基础,广泛的与艺术家,画廊,美术馆,基金会和国际商业品牌展开多元化艺术合作。)

  6.http://www.art-ba-ba.com/中国当代艺术社区(一个属于艺术人自己的论坛,在这里或许能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责任编辑:夏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