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 庞爱忠 报道) “回首数十载科研教学岁月,再忆无数次实验通宵达旦,浸染成千百学子青春活力,瞻望学科平台队伍欣欣向荣,我有一种深深的感受:我很幸福!”
1998年,周英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被引进贵大任化学与生化学院制药工程系首届系主任,2003至2005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2004年至今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今年新任药学院副院长。
她说:“是的,我很幸福!”
“世界扶强不扶弱”
2006年,周英从美国肯塔基大学回到贵大。一边是美国“集中精力干科研,其他什么都不管”的优越的实验环境,一边是贵大“实验室空空如也,瓶瓶罐罐横七竖八”,但是想到曾经在美国半夜三更独自一人守着酵母菌、跑遍整栋大楼空无一人、用尽全身力气也拧不开大罐子的辛酸,国外的月亮再圆也不抵家乡的美,她带起了第一个研究生,虽然条件艰苦,但她坚信“世界扶强不扶弱”!
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家徒四壁,怎么办?等、靠、要,不行!从此,她开始向国家、省里争取经费,申请课题。
“我那时候想法很多,觉得要打好贵州特色这张牌,立足于满足产业需求、有利于贵州省经济发展。本着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把握,我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项目书,积极申请课题,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年由于实验条件差,自身不能完全被理解和认可,所以没申请到。”
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工作科研上,没多久周英就晕倒了一次。
那时她正忙着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因为长期熬夜加上不按时吃饭,在给学生讲解申请项目书的内容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就晕倒在实验室了。当时把学生吓坏了,他一个人抬不动周英老师,便急着又去找了个同学才一起把她送回家。
这里有个插曲,“那一次我很生气,学生们给我丈夫打电话,打了很多他都没有接电话,等晚上恢复过来,他居然说在路上走没听到见。我说——什么手机!拿起手机就扔到窗外去了,那部诺基亚手机到今天都没有找回来。”
说到这里,周英爽朗地笑着。“我觉得工作再优秀,家庭一塌糊涂,对于一个女人是可悲的。我爱人常跟同事们说家里锅子都起火了,我还没回来。但这么多年来,我的家庭是美满的。所以,我要感谢家庭的每个成员。我幸福,因为我是女儿的好妈妈、丈夫的好老婆。”
素质+质量>数量
周英常给身边的同事们算一笔账:素质+质量>数量。
除了科研,教学育人、传承学问是她的天职,她深深地以为:“德者,师之帅”。相对于学生的培养上,周英主张硕士生基础上的本科生带动策略,也就是对本科生培养鼓励尽早进入实验室、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对研究生鼓励独立思考、自主动手,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交流,进而引导本科生向更高的领域发展。
今年刚上研一的易文燕是周英老师的一名学生。她对科研十分感兴趣,周英老师指导她做了一个关于苗药炮制减毒的项目,申请到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后来她凭着这个项目代表贵州大学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并获得了创新成果评比三等奖,还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另外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时珍国医国药》上面发表了文章。易文燕告诉记者,这些经历让她成长了不少,不仅视野开阔了、见识广了,对科研也更加感兴趣。还顺利地取得了学校的保研资格。
注重学生们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远比那些体现在白纸上冷冰冰的数字实在的多。近年来,周英老师指导本科毕业生60名,其中校级优秀毕业论文5篇;指导硕士毕业生46名,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1篇。2009年,她获得贵州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这一称号,比任何荣誉都珍贵,都暖心。所以,我要感谢所有相处过的学生,他们让我感到很幸福!”
“你们一定要乖点啊!”
周英老师的研究生孩子们很懂事。
有一天,一位同学来到她办公室,把需要购买实验材料的清单放在办公桌上,忐忑的表示希望能够有经费买材料,周英仔细询问了各个材料的用途与用法,问他怎么现在才找她批经费,同学说:“这些材料要三万多,我一个学生什么成果都没有,不好意思啊!”
“学生总是害羞,总是为了我们着想。”她说到:“只要是实验要用,绝对可以!”
“周老师总是从自己的课题经费中划出部分来给研究生、给青年队员,这些年据初步估计有几十万元。”周英的同事说。
学生都很感性,你赠给他一滴水,他返还你一腔热爱。周英老师的身体不好,她曾经带过的学生总是给在她身边的学弟学妹打电话说:“周老师最近怎么样?你们一定要乖点啊!”“你们一定要乖点啊!”这些曾经的孩子现在懂事了,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她总是心头一热,既酸又甜。
多年来,幸福的周英身边聚集了一支年轻有为、学术深厚的队伍,他们分离鉴定天然化合物300余种,发现新天然化合物6种,其中三种具有开创性和较大的学术与应用价值。她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37篇,与省内外20余家企业合作,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她体验着一位女性的幸福,奉献着一位教师的青春。
(责编:夏赛楠 实编: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