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西部地区2011年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承办方贵州大学的邀请,9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专程到贵阳为与会代表和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国家发展与民生问题”的专题报告。郑功臣认为,国计与民生是一对不可分割的问题。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证明,是民生维艰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民生改善则是30多年改革与发展的最大成果。当前的情形表明,民生诉求的全面升级已经构成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进而决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使命。报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翔实,成为本次统战理论研讨会最突出的亮点。
郑功成教授长期从事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灾害保险及民生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中国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学科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认为,国计与民生自古以来就是相提并论的,古今中外史实一再证明,重视民生则与民休养生息,结果民富国强;轻视民生则民不聊生,结果是社会动乱。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也证明了国计与民生的不可分割性,是民生维艰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而民生改善则是30多年改革与发展的最大成果。
郑教授特别强调了三个不可低估的事实。一是不可低估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已经奠定的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因为中国已经从一个发展严重不足、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新的起点不仅要求国家尽早通过相关制度建设与调整来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提升民生质量,也要求通过保障与改善民生来进一步促进国家健康、持续发展,而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正为解决新时期民生问题和促进社会公正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不可低估发展失衡所导致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尖锐化。地区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及利益分配格局的失衡与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正在产生极为严重的不良效应,社会风险高速积累,维护稳定的成本急剧上升。这就好比一个蛋糕足够大时,如果分配不好,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因为大的部分越来越大,小的部分越来越小,这将极大影响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认可度,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引发群体事件,进而制约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不可低估国家发展进程中民生诉求全面升级对现行发展方式的巨大冲击。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与发展,我国的基本民生问题已经解决,但民生诉求不断升级,集中表现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合理分享财富、稳定安全预期、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因此,只有解决“分好蛋糕”才能继续“做大蛋糕”,只有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实现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关注民生到重视民生,从保障民生到改善民生,郑功成认为,“民生”一词已经从一个政治倾向性词语变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特别是近几年来,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制度建设速度、惠及民生广度前所未有,使民生得到极大改善。而当前民生问题的全面升级,又必定给国家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使命。郑功成提出,不宜将今日之中国视为改革开放初期或是10年前的中国,不宜固守以往的思维定势,不能忽视中国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事实,而要正视民生诉求全面升级及其对现行发展方式的巨大影响,调整以往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着力提升民生质量,在继续维持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努力再创中国社会发展的奇迹。
郑功成的报告思路清晰、观点独到、内容丰富、事例翔实,极大地拓宽了师生视野,留给听众诸多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