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贵州多民族文化复合和谐模式及其与东盟文化关系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培训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拉开帷幕,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龙超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贵州多民族文化复合和谐模式及其与东盟文化关系研究”是贵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展的合作项目。该项目将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比较文学等多学科理论、视野与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展开多学科研究。
龙超云在讲话中指出,民族关系是贵州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团结是贵州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开展对我省多民族文化复合和谐模式的研究,系统总结提炼贵州各少数民族之间和谐、团结的经验、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在东盟国家定居的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互动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她说,培训会的召开标志着“贵州多民族文化复合和谐模式及其与东盟文化关系研究”项目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贵州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她希望参加培训的研究人员认真总结经验,用更宽广的眼光研究贵州乃至中国当代的民族问题。
我校常务副校长封孝伦在会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对培训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我校民族学学科的相关情况。他说,来自国内外的人类学民族学专家学者汇聚贵大,共议“贵州多民族文化复合和谐模式及东盟文化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开展该项目研究,一定能够进一步推动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为省委、省政府在加强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方面,提供更多的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为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出积极贡献。
10月1日至6日,法国著名哲学家、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克劳德·安贝尔教授,法国著名人类学家、法国凯布朗列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泰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康教授,贵州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为60余名研究人员讲授了“当代民族学方法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民族与文化的承认与超越”等专题。
(文字:唐娟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