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2011年7月8日——13日,“贵州大学红色之旅学习考察组”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六天的红色传统学习考察活动。校党委对此次学习考察活动高度重视,对学习考察路线、项目等做了精心安排,校党委书记姚小泉同志主持召开动员会,对学习考察工作的目的、意义作了说明,并对此次学习考察的组织工作提出严格要求。校党委副书记任钢建担任学习考察组组长,校纪委书记杨伟民担任副组长,成员主要由各基层党委书记组成。
姚小泉书记在动员会上指出:在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贵州大学党委派出这样一支主要由各基层党委书记组成的“红色传统教育考察组”,赴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参观、学习、考察,目的是使我们的干部踏上黄土地,亲身感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接受一次烽火岁月的洗礼。通过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先驱亲自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学习革命先烈矢志不渝、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延安精神。通过参观游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传承地,领略中原腹地“秦川八百里”的文化和文明,培养干部的爱党、爱国、爱民族、爱古代文明、爱大好河山的伟大情怀,培养干部崇高的民族自豪感。
姚小泉书记强调,学习考察活动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要达到提高党性的目的。学习考察的成员们,要通过学习考察,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基本方针、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二是要达到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的目的。通过学习考察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延安大学办学的经验,深化对艰苦创业精神的理解和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认识,提高办学治校的综合能力。三是要达到交流、沟通,增进团结友谊的目的。学习考察组的同志要抓住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相互沟通了解,交流工作经验,纾解工作压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
姚小泉书记还针对学校考察组的日程安排情况,强调了讲纪律、讲团结、讲安全的重要性,并预祝学习考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11年7月8日,贵州大学“红色传统教育学习考察组”一行24人,在学习考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任钢建的带领下,顺利到达陕西省会城市西安。
在西安。学习考察组的同志,参观了我国著名的碑石艺术宝库——西安碑林博物馆,领略中华民族文化。西安碑林博物馆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在华山。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可感受到华山观日的无限美景。
之后,同志们还参观了兵马俑、华清池、茂陵、西安钟鼓楼广场等地,领略多姿多彩的古代文化。
延安,是此次学习考察的主要目的地。2011年7月10日,进入延安,昔日战场的硝烟已经随风消散,往日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气息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延安已是旧貌换新颜,巍峨山川重披绿装,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顺着蜿蜒的延安河前行,远远就可以看到宝塔雄伟的英姿,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就是这座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成为人民心中不朽的历史丰碑,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奋斗历程。在延安,同志们主要参观了杨家岭、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等。同志们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唤醒民众、团结抗战的伟大创举,深刻了解了党在延安地区13年间所引起的风云变幻和历史巨迁。睹物思人,感慨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很大震动。
在紧张的行程中,学习考察组还到延安大学、延安干部管理学院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两校的办学历程和未来发展思路,同志们深受启发。
考察组在延安大学交流学习
2011年7月11日清晨,学习考察组告别延安,踏上了前往黄河壶口瀑布和拜谒人文初祖——黄帝陵之路。五个多小时的车程,同志们在旅游巴士上唱起了红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开展了党史知识抢答活动,一路歌声,严肃活泼。
红色之旅,延安之行,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坚定了发扬延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志们在学习考察体会中,纷纷表示要把这次接受教育的经历与感受带到广大师生员工当中来共同分享,共同进步。在新的形势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