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对活动进行报道:http://www.cnr.cn/2004news/society/200807/t20080725_505048298.html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家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和贵州大学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
中广网贵阳7月25日消息(记者陈屹)由国家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将于7月26日在贵阳开幕。为期5天的会程中,将围绕中国与东盟国家扩大教育交流合作空间拓展、平台搭建、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渠道疏通、青少年交流、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多元文化的理解等进行交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促进我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高校之间的合作,谋求中国与东盟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本次教育交流周旨在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要有“三大板块六项内容”。
“论坛板块”包括“中国东盟国家大学校长论坛暨国际学生流动论坛”和“中国一东盟高教合作圆桌会议”两项活动。“中国东盟国家大学校长论坛暨国际学生流动论坛”将围绕“大学间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学生流动”的主题进行;为落实论坛成果,“中国·东盟高教合作圆桌会议”将在大学校长论坛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围绕深化中国东盟高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务实性项目及“教育交流周”的未来发展进行研讨,形成共识,谋求共同发展。
“展览板块”包括“中国东盟国家教育展”和“中国教学资源展”两项活动。“中国东盟国家教育展”将邀请东盟国家高校、中方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参加展览,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学生交流;“中国教学资源展”主题为高教+职教,补充远程教育内容,由国内著名教学仪器生产企业参展,展示我国教学科研仪器、卫星电视及现代远程教育等先进设备,以及优秀教学课件资料,增加东盟国家对我国教学资源的了解,推动教学资源输出,服务于东盟国家的教育发展,丰富民间教育往来。
“青少年交流板块”包括“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和“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节”两项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项目是中国一东盟合作基金项目,已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功承办了两届。今年的夏令营以“奥运”为主题,将在贵州及北京举行“赛歌大会”、“民族体育趣味竞赛”、“绣染未来”及“拓展”等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节”将由东盟各国学生代表队和贵州大学为主的贵州高校学生艺术团联合举办艺术节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的29所国外高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等14个机构,以及贵州、云南、广西等三省区高校和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39所国内高校应邀参加“论坛”及“高教圆桌会议”;共有来自7个东盟国家的33所院校和18所国内院校参加“教育展”,有12家国内著名教学仪器生产企业参加“教学资源展”;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100多名师生将参加“青少年夏令营”和“青少年艺术节”。
本届交流周将开通“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加强相互间教育信息交流;争取签订一批校际合作意向;宣布设立中国一东盟学生奖学金并将讨论通过《贵阳声明》。
活动由贵州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共同承办。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简称,于1967年8月8日正式成立,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个成员国。东盟国家是我们的友好近邻,是中国开展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我国已同东盟所有成员国建立外交关系,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2003年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双方在新世纪的长期和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济互补,合作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目前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作为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发展顺利,并呈现出广阔的前景。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这一协议包括了教育领域的开放和合作,将为中国与东盟的双边教育合作创造积极而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