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 贵州大学
关于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关
工作的通知
各基层党委、党政群各部门、校直各单位:
为构建“人才贵大”,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现将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校合并组建近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开展了处级和科级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制订并实施了科级机构设置及党政管理人员编制方案,规范了校、院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统一了教职工福利待遇政策,建立和完善了教师课时酬金、科研奖励、管理岗位津贴、班主任辅导员津贴、目标管理以及新进人员公开招考等制度。对于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人才贵大”,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学校人财物各类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必须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多干事和干好事的人有待遇。
近年来,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以推进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并于去年底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目前与工资制度改革配套的岗位设置方案已经公布,教育部的岗位设置行业指导意见和省政府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也将于近期印发,事业单位人员将根据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确定岗位并兑现工资待遇。这些都为我校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推进我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竞争择优、双向选择、能上能下。初步建立以“开放、流动、竞争、和谐”为基础,符合现代综合性大学要求和我校实际的人事分配制度,以促进我校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我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注重学校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精简和调整学校党政管理机构,理顺学科设置,改革和完善教学、科研组织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2.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逐步建立以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使对教职工的管理工作逐步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教职员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直接挂钩。妥善处理“双肩挑”人员的工作评价、业绩考核与分配挂钩问题。
3.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坚持用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对教学科研人员要着重考核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对学校管理人员要着重考核管理实绩和工作效率;对工勤人员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等级岗位规范;对新进人员直接按照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专业技术水平考核和聘用。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建立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标准、考核指标和测评办法。
4、坚持“分级管理、责权利对等、事权和人权相统一”的原则。分别明确校、院(处)两级在聘用、考核和分配上的责任和权限,学校对学院(处)实行目标管理,绩效工资按完成任务情况动态包干。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要根据政策和学校实际,积极稳妥地推动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妥善处理好聘余人员的安置、调整问题,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确保改革取得成效。
三、组织领导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到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中的重大措施由校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并组织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实施。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陈叔平
副组长:赵明仁 封孝伦 章迪诚 高克新 谢田凯
成 员:骆长江 范泽均 陶文亮 朱洪波 王木森
张爱民 李开学 牛鸣岐 王红蕾 赵 致
徐之明 张建峡 白林立 王 慧 何一萍
尹玉华 韩三法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谢田凯(兼)
副主任:王木森 张爱民 陈 岚 谢承卫
成 员:根据工作需要从各单位抽调。
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按照学校要求成立相应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对教职工中反映出来的有关问题要及时汇报,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和前期准备。从本文下达之日起至6月中旬,要加强宣传引导,为此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启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做好思想发动工作,促使广大教职员工以积极姿态、饱满热情、实际行动拥护、支持和投身改革。与此同时,要认真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调研工作,为制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打好基础,作好充分准备。
2、调整机构,做好“四定”(定编、定岗、定员、定责)工作。6月中旬至7月中旬,对学校机构进行调整;
3、实施竞聘上岗。
4、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符合我校特点的分配制度,按人事厅规定办理并及时兑现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
五、基本要求
1、为了组织好我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重点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先进经验,以指导我校的改革工作。各级领导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重点调查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校情,结合学校实际,稳妥地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2、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要自觉遵守人事纪律,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认真落实学校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所有教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因擅离岗位或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有关责任。在外学习的教职工,必须在7、8月份回校参加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特殊情况须经学校批准。凡不按时回校参加人事改革的,不确定岗位,不予聘用或聘任,工资按待聘人员处理。
3、贵州大学学科全、规模大、校区多,在改革工作中,要多做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发挥职能部门和专家的作用,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实施。
4、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健全审议、监督制度,确保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
5、从本文下达之日起,严格控制人员的内部调配,暂停校机关人员的调入,暂停校内企业编制人员向事业编制单位的调入。
6、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小组(名单于
附件: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进程安排表
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
贵 州 大 学
附件:
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进程安排表
工作阶段 | 工 作 内 容 | 完 成 时 间 | 责任领导 | 责任人 |
基础材料准备 | 1、草拟、修改《贵州大学关于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2、成立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贵州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办公室; 3、确定学校需要拟订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文件; 4、确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研提纲。 | 赵明仁 | 谢田凯 王木森 骆长江 | |
1、收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所需测算基本数据; 2、结合教师招聘,学习兄弟院校经验; | ||||
收集国家和省有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文件;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起步阶段宣传准备。 | 王木森 朱洪波 | |||
组织学习,思想发动 | 在校内媒体宣传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上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学习讨论学校的文件措施; | 改革全过程 | 郑元宁 | 朱洪波 陶文亮 |
对学校内设机构的运行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 | 校直教学辅助单位和校直科研机构调研 | | 赵明仁 | 谢庆生 宋宝安相关单位负责人 |
学校党政管理机构调研 | 郑元宁 王 慧并相关单位负责人 | |||
附属单位调研 | 吴次南 白林立 | |||
校办产业体制改革调研 | 章迪诚 | 吴次南 张义海李 蜀 | ||
对学校学科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专业结构调整和学院设置调整意见 | 理工类学科设置调研 | 封孝伦 | 陈叔平 高克新 | |
文科类学科设置调研 | 封孝伦 | |||
农科类学科设置调研 | 金道超 宋宝安 | |||
经管类学科设置调研 | 章迪诚 | |||
独立学院设置调研 | 杨伟民 | |||
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定位调研 | 谢田凯 | |||
制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主要文件 | 草拟《贵州大学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暂行办法》、《贵州大学人员聘用制度试行办法》、《贵州大学岗位设置暂行办法》、《贵州大学待聘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教职工意见并召开教代会讨论。 | 封孝伦 高克新 | 谢田凯 王木森李开学并相关单位负责人 | |
拟定《贵州大学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意见》 | 章迪诚 | 王木森 张爱民 | ||
制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文件 | 调研各单位人员数量与结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分类制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主要文件的配套文件;对各单位编制岗位设置进行测算;配套文件经党委讨论决定; | | 封孝伦 | 王木森 谢承卫陶文亮 陈 岚相关单位负责人 |
根据学校文件核定编制和岗位 | 学校和各单位按规定成立岗位聘任机构; | 陈叔平 | 谢田凯 相关单位负责人 | |
根据学校关于编制和岗位比例的规定确定各单位的人员编制和岗位结构; | 封孝伦 章迪诚 | 王木森 谢承卫 陶文亮 陈 岚 相关单位负责人 | ||
各单位根据学校确定的编制和岗位结构设置本单位的岗位,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考核管理办法; | 各单位负责人 | |||
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对各单位的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和相关办法进行审定。 | 陈叔平 | 封孝伦 | ||
人员聘用 | 各单位公布岗位及岗位职责、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考核管理办法 | 封孝伦 | 各单位负责人 | |
教职工报名竞聘;各单位和学校按程序决定聘任。 | 陈叔平 封孝伦 | 谢田凯 王木森各单位负责人 | ||
签订聘用合同,并对合同进行鉴证。 | ||||
实施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 兑现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 | 按人事厅规定办理 | 封孝伦 章迪诚 | 谢田凯 王木森 |
启动绩效工资改革方案 | 按人事厅规定办理 | 谢田凯 王木森 张爱民 | ||
聘余人员安置、调整 | 对申请提前退休人员进行审批 | 封孝伦 | 谢田凯 王木森 | |
规范人才交流中心对待聘人员管理 | ||||
拟订待聘人员培训交流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