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1
贵州日报:校农结合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我们以前不懂,就按自己的想法干,种一些蔬菜,又卖不出去,一亩地才八九百块钱的收入。现在不一样了,贵大要哪样我们种哪样,不愁卖,收入翻了好几倍,‘校农结合’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平塘县大塘镇新光村村民罗兴乾说起“校农结合”带来的变化,咧开嘴笑得开心。在平塘县大塘镇新光村的旧司坝子上,田间地头躬身劳作的村民身后,一块“贵州大学校农结合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牌子很是耀眼。“土地流转给了基地,我们在这里做除草、施肥的话,100元一天,多干多得,年底还可以分红。”正在基地干活的新光村民陈文学说。“校农结合”订单式的生产,将学校的农产品需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对接起来,不仅让大塘镇新光村村民们感受到幸福,也增强了他们种植蔬菜的信心。新光村(旧司坝区)坝区面积约1500余亩,坝区内地势平缓,土壤、气候、交通、水源等条件方便,被列为全省脱贫攻坚“夏秋攻势500亩以上坝区”之一。去年春季,大塘镇与贵州大学签订了“校农结合”战略性合作协议,为两校供应猪肉、鸡蛋、大米、蔬菜等农特产品。两所高校充分利用新光村500亩以上坝区优越条件,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将新光村500亩以上坝区建成特色优势农业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