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法制生活报:“校农结合”助力贵州乡村振兴
如果说农特产品产销对路进高校是“主旋律”,那科技帮扶、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等就是多声部“和弦”。只有通过多渠道的通力协作,“校农结合”这首唱响乡村振兴的田间交响曲才能演奏得更加壮丽多彩。 近年来,贵州省全力推进落实“校农结合”消费帮扶、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产教融合,探索“校农结合”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路径,加快构建“大校农结合格局”模式,形成富有贵州教育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贵州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出“2+2双保模式”“学校+合作社+农户+购销平台”“博士村长计划”“十百千行动”等,实现了“校农结合”新模式的完美破题,真正将“贵州实践”这篇学术论文书写于贵州广袤的田间大地上。 食堂发挥大作用 “量小不好卖,量大卖不脱。”这是贵州大多数农特产品在产销问题上面临的痛点。贵州财经大学采取“2+2双保模式”,即对种植规模不大、产量不高的农产品采取订单保底收购模式,对于有一定规模和产量较大的农产品则采用订单保障按需收购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还让农户从“敢生产”转向“乐生产”。2017年起,贵州财经大学先后与台江、余庆、惠水、剑河等18个县市的农户或生产基地签订农产品供销协议,